說李清照是宋舒州(潛山)宰相王珪的外孫女,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大相信,而會認(rèn)為這是捕風(fēng)捉影的無稽之談。這是因為據(jù)元末宰相脫脫所撰《宋史·李格非傳》記載:“妻王氏,狀元王拱宸孫女”。就因為這一不全面的記載才造成自元以后幾百年間的極大歷史誤會。以致人們認(rèn)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婿,即李清照的母親是王拱宸的孫女。
然而,與李清照同時代的宋莊綽在其所著《雞肋篇》卷中云:“歧國公王珪,元豐中為宰相。父準(zhǔn)、祖贄、皆登進(jìn)士第。孫女婿九人:余中、馬玿、李格非、閭邱月、鄭居中、許光疑、張燾、高旦、鄧洵仁皆登科。鄭、許、鄧相代為翰林學(xué)士。曾孫婿秦檜、孟忠厚同時拜相開府”?!峨u肋篇》還對北宋滅亡之際的社會風(fēng)貌及風(fēng)士人情記載得非常詳細(xì),如:“斗米數(shù)十千且不易得,盜賊、官兵以至更互相食,人肉之價,賤于犬豕”等。
莊綽與李清照為同時代人,所云皆與史合因而其真實可信度超過《宋史》,當(dāng)代著名詞學(xué)權(quán)威王仲聞、黃盛璋兩位專家一致認(rèn)為李清照的身世應(yīng)以宋莊綽《雞肋篇》為準(zhǔn)。
不僅如此,我們不妨再沿著李格非與李清照父女二人的生活軌跡去探究尋源,自會還原歷史真相。
《宋史·李格非傳》:“李格非,字文叔,生于宋仁宗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卒于宋徽宗崇寧三年(1105年)俊警異甚。勤學(xué)上進(jìn)”。
但關(guān)于李格非的家世《宋史》未予記載。只說:“父祖皆出宋相韓琦門下”。雖是出身名門,但卻無顯赫政治身世背景,也無祖廕可庇,完全是靠自己勤學(xué)上進(jìn),奮斗拼搏取得功名成就的。因而他31歲,熙寧九年(1076年)才考中進(jìn)士。初授冀州司戶參軍,后任鄆州教授,直到大齡剩男的年紀(jì)(34歲),才蒙宋相王珪的慧眼青睞,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格非,以致李清照在以后的《金石錄后序》里回憶其母是“下嫁”其父親李格非的。
李格非果然俊警異甚,不負(fù)王珪老宰相厚望,從教授一路升遷太學(xué)錄,太學(xué)正,校書郎,京東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至尚書右仆射(副宰相)。
然而,就在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出生,宋神宗元封七年(1084)后只有一年多的光景,李清照的母親即王珪的女兒就撇下才一歲多的女兒,便撒手人寰,駕鶴西去,而將“亦善文”的文學(xué)基因遺傳給了后來成為一代詞宗的李清照。
李格非由于仕宦在外,不得不將一歲多的幼女先是托其大嫂,后又為其父親即李清照的祖父撫養(yǎng),由于李清照的祖父出自韓公名下,韓琦文武全才,膽略過人,因而李清照的祖父大有英雄氣概,所以在李清照的幼小心靈中熏陶了:“生當(dāng)為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大丈夫氣魄。直到李清照八歲,其父李格非入京任太學(xué)正的那年,李格非四十有七了,才在李格非的同僚,蘇門四學(xué)士之首,以致后來對李格非父女人生命運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晁補之撮合,續(xù)娶了狀元王拱臣宸的孫女王氏。探尋到這里,歷史真相終于大白,原來莊綽《雞肋篇》記載的是李格非的前妻王氏即宰相王珪的女兒。而元宰相脫脫的《宋史·李格非傳》記載的乃是李格非的續(xù)妻王氏為狀元王拱臣宸的孫女??磥怼峨u肋篇》和《宋史》記載的都沒有錯,但又都不全面,都只各自真實記載了李格非兩位妻子王氏(因為李格非的前后兩位妻子都姓王)。因此后人們只后者而不知前者,造成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偏概全的歷史誤會。
正因為李清照自幼(才一歲多)喪母,雖遺傳了其母王珪親族的血緣文脈,但在長達(dá)八年孤獨后,雖然王拱宸孫女王氏對李清照視同已出,亦難免在其幼小的心靈上蒙上了多愁善感的陰影,為李清照以后創(chuàng)作: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其詞煉處可奪夢窗之席,麗處可參片玉之班,曲折盡意,跌宕萬方,清新纖巧,似平淡而神奇的藝術(shù)造詣,被稱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奠定了性格基礎(chǔ)。
其詩詞據(jù)《宋史·藝文志》記載有《李易安居士詩文集》七卷,《易安詞》六卷,惜乎北宋末年戰(zhàn)亂,散失殆盡。現(xiàn)存乃后人于各種古書中東鱗西爪搜集僅數(shù)十首而已??上攵?#xff0c;其歌頌外祖家舒州天柱名山詩詞也無從尋覓而成千古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