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潛山是皖國的封地。山曰“皖山”,水曰“皖水”,城曰“皖城”,皖國之君曰“皖國大夫”。皖國大夫執(zhí)政有方、仁德愛民,后人為了紀念他,尊稱他為“皖公”,并在天柱山建有皖公祠與皖公廟,安徽省簡稱“皖”即源于此。后來又把安徽境內(nèi)800里水路稱為“皖江”。
皖文化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天柱山風光秀麗,“皖”的本義是指“屋內(nèi)有人早起,屋外已見白光”,即“黎明曙光”之時,含有明亮美好的寓意。奇巧的是天柱山飛來峰的峭壁上,有一副因漫長歲月的風雨剝蝕而形成的天然“鱗片地圖”,其外圍輪廓恰似安徽省版圖,其中兩條斷裂而出的石溝猶如長江、淮河,人們故稱其為“皖圖”。令人感嘆天公恩賜的另一處是神秘谷入口處的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副莊嚴肅穆、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冥冥之中,讓我們走近天柱山,就走進了皖文化的厚重氛圍,“皖”的意象,“皖”的淵源,“皖”的文化,“皖”的豐盈,“皖”的秀美,附物寄形,無所不在。
據(jù)史料記載,宋代大文學家王安石、蘇東坡和宋寧宗都曾在這里任職。天柱山的秀麗奇俊的風光吸引了一大批文豪墨客在天柱山山谷流泉峭壁上,留下了自唐代以來1200余年間的摩崖石刻400余方,被人們尊稱為“千古書法藝廊”“天然歷史檔案館”“天柱詩文大觀園”。天柱山是中國禪宗的發(fā)祥地。禪宗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布道傳法。天柱山被道家列為第十四洞天,是主掌人間生死壽命的九天司命真君的治所。
天柱山是中國第一篇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的發(fā)生地,是三國佳麗大喬、小喬的故鄉(xiāng)。天柱山人杰地靈,才俊名流倍出。京劇鼻祖程長庚、小說大家張恨水、雜技皇后夏菊花、當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等諸多文藝家均為天柱山人的驕傲。(文/夏荷)